虚假诉讼罪证据不足民事案件如何确定其行为?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7-01nbsp; 点击量:141
(一)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当事人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属于虚假诉讼行为:
1. 与夫妻一方恶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债务;
2. 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债务关系和以物抵债协议;
3. 与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经理或者其他管理人员恶意串通,捏造公司、企业债务或者担保义务;
4. 捏造知识产权侵权关系或者不正当竞争关系;
5. 在破产
6. 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或者对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优先权、担保物权;
7. 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他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
8. 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或者在民事执行过程中以捏造的事实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申请参与执行财产分配的。
(二)司法实践中,下列行为也应认定为虚假诉讼行为:
1. 在立案过程中,通过捏造当事人信息或与他人串通虚构当事人信息等方式骗取法院立案或谋取其他非法利益;
2. 捏造、伪造租赁协议虚构债权债务;
3. 隐瞒债务已经全部或部分清偿的事实,仍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他人履行债务;
4. 在土地、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过程中,捏造身份关系提起分家析产、继承、房屋买卖合同等诉讼行为;
5. 基于虚假的债权债务关系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6. 单方或者与他人恶意串通,进行虚假陈述,伪造、变造、隐匿、毁灭证据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等行为;
7. 单方或者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身份、合同、侵权、继承等民事法律关系的其他行为。
综上所述,虚假诉讼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实施虚假诉讼的行为,并且“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罪从重处罚。
推荐产品 MORE+
推荐新闻 MORE+
- 东莞私家调查:民法典对子女不探望父母咋判 2025-08-27
- 东莞侦探取证:起诉抚养费管辖权如何规定 2025-08-27
- 东莞出轨调查:帮助别人转移财产有什么后果 2025-08-13
- 东莞侦探事务所:抚养费可以直接给子女吗 2025-08-13
- 东莞侦探事务所:拖欠抚养费起诉费多少钱 2025-08-06
- 东莞婚外情调查取证:放弃抚养权孩子还需要抚养费吗 2025-08-06
- 东莞调查取证:离婚房子应该怎么判 2025-08-01
- 东莞市私家侦探:离婚孩子抚养权怎么判妈妈有正式工作 2025-08-01
- 东莞出轨取证:离婚案件申请财产保全流程是什么 2025-07-21
- 东莞出轨调查:民法典离婚判对方还钱怎么处理 2025-07-21